DB33_T 676-2008 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

ID

F6D367937F3F41F38E7B23174196A73C

文件大小(MB)

0.39

页数:

37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08-11-5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20,B 31,备案号: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33,DB33/T 676—2008,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,Saf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Shiitake mushroom,2008-02-25 发布 2008-03-25 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676—2008,I,前 言,本标准的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和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,附录D、附录E和附录F均为规范性附录,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,浙江省农业厅归口,本标准提出起草单位: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,量标准研究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傅丹萍、刘璇、王小骊、姚晗珺、陈俏彪、刘若微、董国堃,DB33/T 676—2008,2,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香菇基地环境条件和各生产环节及采收、脱水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的技术,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代料香菇的生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,随后所有的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,然而,鼓励根据本标,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,版本适用于本标准,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/T 8321(所有部分)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,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,NY/T 1276-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,NY 5010-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,NY 5095-2006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,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直接使用,直接接触香菇菌棒、培养基质、菌丝体、子实体,包括但不限于此的农药的使用方法,3.2,间接使用,在接种、培菌阶段及菌棒排场前,对接种室、培菌室、生产基地环境、菇棚使用农药、,消毒剂等的方法,4 质量安全要求,安全要求应符合NY 5095-2006的规定。出口的香菇同时符合进口国和地区对香菇的农,药残留要求,如出口日本香菇的农药残留要求同时参见附录A,出口欧盟参见附录B的要求,出口韩国参见附录C的要求等,5 基地选择和管理,5.1 基地选择,生产用水、空气质量、土壤按照NY 5010-2002,应达到表3-2、表3-3 的要求,5.2 基地管理,DB33/T 676—2008,3,5.2.1 工作室,基地应建有工作室,用于生产办公。室内桌椅、资料橱配备齐全,水、电、通讯配套;,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;张贴有关规章制度,5.2.2 基地仓库,仓库应符合安全、卫生、通风、避光等要求。化学用品仓库应与菇品仓库有50m以上的,间隔距离,5.2.3 盥洗室,基地应设有盥洗室,5.2.4 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,基地应设有收集垃圾、受污染菌包等污染物的设施,受污染菌包应及时处理,废容器和,废包装处理参见NY/T 1276-2007的9.3,5.2.5 灌溉系统,香菇生产应有洁净水源。并建有灌溉系统,5.2.6 植保员,基地应配备植保员,每百万袋生产规模应配备1名专职植保员,负责有害生物发生情况,的调查、防治指导等,5.2.7 环境条件监测,新建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。以后每2年~3年,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,质量安全时,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,5.2.8 档案,基地每个地块(片)、棚室应建立独立的、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,具体按附录D记录,5.2.9 记录的保留,种植者应保留香菇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,必要的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,5.2.10 标志标示,基地有关的位置、场所,应设置醒目的标志、标示,6 生产技术,6.1 栽培模式,香菇的主要栽培模式以层架栽培、半地下式栽培、露地栽培为主,避免采用可能接触不,洁净土壤、水源的栽培模式,6.2 品种的选择,应选择抗逆性强、易于管理、产量高并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的香菇品种,如“庆科20”、“庆元9015”(“花菇939”)、“241-4”、“L135”、武香1 号等,6.3 培养料配方,杂木屑73%~80%、麦麸15%~25%、红糖1%、石膏1%,含水量58%~65%,具体视品种而定,7 栽培季节,根据不同的栽培品种选择不同的接种期,8 原辅料要求,原料要求应符合NY 5099 的要求,不应使用工业级硫酸镁,可用白糖和葡萄糖替代红糖,9 菌棒制作与管理,9.1 拌料,DB33/T 676—2008,4,原料与辅料充分混合均匀,干湿搅拌均匀,酸碱度适宜。提倡使用拌料机械,9.2 装袋,培养料配制完成后,应及时装袋灭菌。栽培筒袋一般采用折角规格为15cm×长(52~,58)cm×厚0.005cm 的聚乙烯筒袋,每袋装干料0.85kg~1.1kg,加水后湿料为1.6kg~2.2kg,袋口应清理干净并扎紧,9.3 灭菌,菌棒应彻底灭菌,采用常压蒸汽灭菌,灭菌灶“上汽”后,料温在达97℃~100℃的状,态下保持10h~12h,9.4 冷却,灭菌结束后,待灶内温度自然降至50℃~60℃时,将料棒搬到冷却室,待料温降到自,然温度,用手摸无热感时即可接种,9.5 接种,9.5.1 消毒:接种室、接种箱的空间消毒选用经登记的气雾消毒盒,接种室消毒时间为,25min~30min。开放式接种箱为3h 以上。接种用具、菌袋外表处理及接种者双手应采用75%~,……

……